“万能提鲜油”——蚝油,到底有多香?
点击播放,为您朗读本篇推文
近年来,随着调味品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,为了寻求差异化竞争和新的业绩增长点,各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些具备长远成长性的传统品类。
从复合调味料、到料酒,再到蚝油,业界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些品类的关注度日趋提高,随之而来的则是助推了这些品类渗透率不断提高。其中,蚝油作为具备高速增长潜力的品类,相比其他品类渗透率更低,在品类快速崛起的市场背景下,也让各大企业看到蚝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。
当前,蚝油正凭借十足的“鲜味”从沿海地区向全国地区不断渗透,已经涌现出了海天、李锦记等这样的品类领军品牌。但蚝油品类当前仍处在发展初期,在品质、创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,整个行业都亟待突破。而从市场层面看,相比酱油、食醋等品类,蚝油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,对于其他品牌来说仍还有广阔的市场机会。
01
蚝油“香”在哪?
从蚝油的功能上看,蚝油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菜品的鲜味和口感、增强人的食欲。与酱油相比,蚝油的鲜味更浓郁,而且具有丰厚的营养价值,所含氨基酸多达22种,其中8种是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。
与酱油、食醋等上千年历史的品类相比,蚝油的诞生历史不足200年,最初从中国香港,逐步渗透至广东、福建等地,因此,其产品渗透率也要比成熟的酱醋类(渗透率达99%)低得多,仅为22%左右。但随着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,以及各地消费水平的提升,蚝油也随着一道道美味菜品走向全国甚至海外市场。
目前,从市场规模看,蚝油零售额从2014年的37亿元增至 2019年的65亿元,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.93%,高于调味品行业的8.5%,蚝油是中国调味品的细分类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。同时,蚝油消费量从2014年的90万吨增至 2019年的130万吨,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.63%;销售均价从2014年的4556元/吨增至2019年的5000 元/吨,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.35%,整体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。
即便如此,当前国内蚝油品类仍旧处在成长初级阶段,这也是各家企业纷纷涉足的重要原因。而随着蚝油的市场渗透不断提高、消费频率加快、入局者越来越多,整个品类也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。而随着蚝油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,未来甚至有望成为像酱油、食醋一样的大品类。
从市场需求看,一方面,各地饮食习惯的相互渗透,蚝油逐渐由地方性产品向全国性产品转化;另一方面,过去的蚝油属于中高端调味品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加之大企业涉足,规模效益降低了蚝油的生产成本,导致蚝油产品的终端价格更加亲民,也为其快速渗透奠定了基础。
最为关键的是,从蚝油的功能属性看,其主要用于菜品提鲜增味,在烹饪过程中有较宽泛的使用需求,并且不具有明显的区域口味属性,这为蚝油走向全国市场提供了可能性;而从蚝油的使用历史可以看出,从最初的区域家庭消费,到最后随着餐饮行业发展而拓展开,再扩散至传统家庭消费,在这一过程中,蚝油基本不需要额外去做更多的消费教育和引导。因此,除了餐饮渠道外,蚝油家庭消费的普及率和消费频次也越来越高,最终会实现多渠道、多场景的大好局面。
02
玩家众多,龙头效应初显
由于蚝油有较为明朗的发展前景,因此,觊觎蚝油这块“蛋糕”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。
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经营范围包括“蚝油”的食品制造业企业超过百家,其中就包含海天、李锦记、欣和、美味鲜(厨邦)、加加食品、太太乐、致美斋、东古、鲁花、好记等。
其中,李锦记作为蚝油的发明人,这家百年老字号在初期推出的蚝油产品主要定位高端,在彼时的内地市场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,随后不得不采取在大陆地区施行本地化生产,以降低产品成本。如今的李锦记,依旧保持了在坚守高档蚝油(比如旧庄蚝油)的基础上,推出平价蚝油(比如财神、锦珍、味蚝鲜等)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蚕食。
而在蚝油品类中,李锦记的众多竞争对手中,海天味业算的上最合格的。不仅在蚝油品类层面全面超越了李锦记,并且持续多年稳坐在行业第一的宝座上。
有数据显示,在2019年我国蚝油品类市场格局(零售口径)中,海天味业以42%的市占率引领整个品类,而李锦记以30%的市占率名列第二,美味鲜(5%)、致美斋(2%)、百家味(1%)紧随其后。
作为行业龙头,海天味业早在2013年,蚝油营收就达到了11.14亿元,同比增长25.42%。而近年来,海天味业旗下的蚝油品类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2017-2021年,海天味业蚝油收入分别为22.66亿元、28.56亿元、34.90亿元、41.13亿元、45.32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21.65%、26.02%、22.21%、17.86%、10.18%,销量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尤其在调味品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,海天味业的蚝油品类不仅在营收层面保持了双位数增长,而从销量层面看,更是高达96.14万吨,同比增长11.46%,均高于酱油和酱类的增速。据此不难看出海天味业在蚝油领域展现出来超强的市场韧性。
与此同时,海天味业还在持续加码蚝油市场。2021年1月30日,海天味业公告称,拟投资1亿元人民币,在天津设立全资子公司——海天蚝油(天津)集团有限公司。
显然,目前海天味业在蚝油领域的龙头地位已经初步显现,并且正依托自身品牌优势、渠道优势和规模优势加快向更高目标迈进。
更为关键的是,从目前蚝油市场来看,海天味业已经将其他竞争对手甩开一个身位,未来后续品牌要想在该品类中“篡位”的难度已是越来越大。
03
如何打破竞争壁垒?
从产品层面看,蚝油品类依旧处于“混沌初开”的发展阶段,市面上各大品牌的蚝油产品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,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也并不过分。
显然,这并不利于整个品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相比其他基础类调味品,蚝油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,比如要做到“鲜而不腥”,对企业在技术、在设备、仓储等层面均有一定的要求。
但目前,蚝油产品执行的国家标准是GB/T21999-2008蚝油,规定了蚝油的术语和定义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签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。
关键在于,上述标准虽然明确要求蚝油必须得含有蚝汁,但并没有强制规定厂家标明蚝油的含量。所以,这也导致市面上的许多蚝油,到底用了多少生蚝原料始终个谜,鲜有把蚝油含量具体标注出来的蚝油产品来供消费者明白消费。
而按照国家标准,蚝油的主要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要≥0.3/100克,但这也存在一个bug:和酱油一样,氨基酸态氮是可以通过人为添加来实现的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增鲜剂”。
目前,在调味品领域常见的增鲜剂主要有3种:味精(谷氨酸钠)、呈味核苷酸、酵母提取物(抽提液),而配合添加不仅能使蚝汁含量低的蚝油鲜味“翻倍”,还提高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。以味精为例,它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约为7%,如果在100mL调味品中添加1g味精,可以使其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大概0.07g,因此,仅靠氨基酸态氮这一理化指标,根本无法判断蚝油品质的高低。
当然,我们并非排斥或诋毁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合法使用,而是排斥一些不法商家或打擦边球的品牌,以钻空子的心态,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,让消费者糊涂消费的卑劣行径。
随着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,在选购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品质,粗制滥造的产品注定会被“淘汰”。因此,长远来看,和其他调味品品类一样,蚝油品类的升级已经势在必行。
而除了品质问题,蚝油在产品创新上也存在诸多不足,整个品类同质化现在严重。
从细分产品看,由于蚝油本身性质在口味上难以延伸,所以品类拓展难度较大。但也不乏有一些品牌也推出了一些创新型蚝油产品,如太太乐推出的鲍汁蚝油,蚝油添加鲍鱼汁,获得双鲜好滋味;仲景推出了香菇蚝油;李锦记薄盐类蚝油,减盐30%……
从产品包装看,传统的蚝油包装都是玻璃瓶,但因为蚝油的质地浓稠,玻璃瓶倒着特别不方便,但这种包装又是一种“迫不得已”。因为蚝油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,而有机酸具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,所以不够稳定的塑料包装的并不适合蚝油。从无菌包装的角度考虑,稳定性更高的玻璃瓶更适合蚝油经过高温巴氏灭菌的步骤。
因此蚝油在包装上也尝试按压泵,方便使用,但这也衍生了另一个问题,在使用蚝油时用掉的永远是瓶底的蚝油,表面部分的蚝油更易腐败。再加上按压器与蚝油瓶口无法严密拧紧,没用多久还会出现伸进瓶口的按压器长霉了。
李锦记、海天等诸多产品在蚝油包装上使用了塑料质地的“挤挤装”,但塑料包装对比稳定性较高的玻璃瓶包装,在保质上仍存在劣势。
整体看来,蚝油产品在消费者体验方面改进空间很大,这也考验了企业在创新技术上能否突破壁垒。另外,蚝油因容易腐败,严格意义上需要冷藏保存,在消费者教育上也存在不足。
蚝油作为调味品领域的“朝阳”品类,未来成长空间很大,企业涉足的积极性也比较高,但要想在夺得更大的竞争力,除了在品牌、渠道等方面布局之外,更多地还是考验创新能力和提升品质上,做出更多差异化动作,迎合新的消费需求,在已形成的竞争格局里,找到更多的机会。
作者:鲸鱼
编辑:小七审核:矛石声明:本文根据企业财报、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,仅供行业交流,不作投资建议。
· END ·
往期精彩荐读
料酒行业群雄争霸,谁将成为“料酒之王”?
千禾味业跻身“酱油股”前三,2022继续承压
恒顺醋业2021净利润跌幅超6成,或迎来改革“最关键”一年
调味品企业进军预制菜赛道,走得通否?
活动丨成都春糖延期了,新品就不推了吗?调味人看这里 “创新融合 引领辣潮”——2022《调料家》餐调产业大会话题征集来了!
“超越同质化”,2022中国川调产业发展大会3月25日成都启动在即
行业探讨/新闻线索提供/采访/转载
微信:tiaoliaojia001
商务合作 | 电话/微信:13540011733
期待您的
分享
点赞
在看